主題:《現代裝飾》三十周年系列活動“設計的善意”
時間:2015年5月30日
地點:蘭州·臺灣印象餐廳
2015年5月30日下午,《現代裝飾》雜志社創(chuàng)刊30周年系列活動“設計的善意”走進蘭州。這是《現代裝飾》首次踏上被譽為“黃河之都”的蘭州,我們感受到了蘭州設計力量的團結。蘭州站論壇參與討論的既有高校教師,也有專注于室內設計一線的設計師,雖然大家觀察及思考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各抒己見,各有生發(fā)。通過這次論壇,我們也希望設計師們能在喧囂的社會中,靜下心來思考,以期在未來能創(chuàng)造更有價值的設計。
本次沙龍活動由《現代裝飾·家居》主編陳雅男主持。《現代裝飾》雜志社總經理林松,CIID常務理事、甘肅專委主任/蘭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蘇謙, CIID理事、甘肅專委秘書長/甘肅華域上釆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jiān)徐巖,甘肅御居裝飾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jiān)黃偉彪,深圳建筑裝飾集團設計院院長吳磊,CIID理事、甘肅專委副主任/甘肅隴海裝飾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總監(jiān)王利民,CIID甘肅專委副秘書長/蘭州中望裝飾設計工作室設計總監(jiān)牛正樂,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副教授/蘭州什一筑空間設計咨詢工作室設計總監(jiān)范慶華,蘭州石木空間裝飾設計公司設計總監(jiān)石懷念,蘭州之和設計策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魏冬、設計總監(jiān)成駿,蘭州銘鼎設計公司總設計師金豐,甘肅典尚逸品裝飾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冷育新,蘭州玉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jiān)孟祥禮,蘭州大學藝術學院環(huán)境設計研究室主任馬若瓊,西北民族大學格薩爾研究院博士高莉 (研究方向:少數民族藝術),甘肅典尚逸品裝飾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jiān)師劍雄等參加了論壇討論。
陳雅男:做設計,到底是為了什么?
今年是我們雜志創(chuàng)刊30周年,作為一本建筑室內設計的專業(yè)媒體,30年間,我們一直在見證和親歷著中國室內設計的發(fā)展。在雜志創(chuàng)刊30周年之際,我們特別策劃了系列主題設計師沙龍“設計的善意”,這既源自中國藝術史學家、清華大學杭間教授的著作《設計的善意》的啟發(fā),又試圖在浮躁的社會中,呼喚設計師們能善待自己、善待設計。
隨著室內設計的蓬勃發(fā)展,它也面臨著很多困擾:利益的驅使、設計工期的客觀條件、政令措施的介入等等,設計逐漸被創(chuàng)意與時尚綁架,設計的初衷也慢慢地被遺忘。那么,設計到底是為了什么,人還是物?風靡了近半個世紀的美國工業(yè)設計師亨利·德萊弗斯的著作《為人的設計》雖然討論的是工業(yè)設計領域,反照至室內設計卻仍很能說明問題所在,即設計應該是滿足人的功能需求。接下來,我們會從三個方面去探索設計的善意,一是人性的設計的回歸,我們如何讓人成為設計的旨歸;二是設計如何達到與環(huán)境和資源的融合。三是涉及到設計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問題,如何提早規(guī)劃,減少不必要的返工,呼吁良性的設計業(yè)態(tài)。
蘇謙:西部現代文明的發(fā)展需要更善意的設計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速發(fā)展,催生了整個國家現代設計的快速成長,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設計過于追求表面效果的奢靡,超越設計需求的夸張表達手法等現象,當我們意識到這些問題時,它已形成一種強大的潮流。西部人口與自然比例的相對合理,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相對緩慢,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考,那就是設計如何使我們的環(huán)境顯得更符合人性,從而體現出設計的善意。這方面西部是有思考和實踐的:西安的余平老師從設計如何實現人的最本質需求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西部設計一個具有很高思想性和標志性的貢獻?,F在的我們該怎樣做出更符合人性的設計?有了這樣的思考,未來的人們才會感謝我們今天的清醒。在甘肅CIID專委申辦CIID2015年會的過程中,藉西部擁有的蒼涼壯闊自然風光和深厚歷史文化底蘊這樣一個有深度的理由我們申辦成功,但相對東部發(fā)達地區(qū),我們西部現代文明的發(fā)展程度還是比較落后的,在今后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我希望能將現代設計作為現代文化的重要先導部分,推動西部現代文明的完全實現。通過類似本次“設計的善意”這樣活動,讓現代設計文化在西部形成良性的影響。設計雖是側重技術型操作的專業(yè)領域,同時也需要設計師有豐富的思想和職業(yè)的善意。因為設計應該是充滿善意的。
魏冬:“顧客是上帝”我認為這個不是以人為本
30年前提出的法則“顧客是上帝”,我認為這并不是以人為本,因為它忽視了服務人員的屬性和感受。怎樣幫助客戶去選擇客戶,怎樣對一部分客戶的要求提出否定,用我們的方法減少不必要的人力資源浪費。我在今年做的項目上,首先會考慮在場景里去做設備化和設備集成化,如何在這兩方面的中間找到平衡,這也是以人為本,是工作的一部分。以宏觀的角度來看,以前我們說高端酒店的零錯誤的要求,這個不是體現以人為本,應該允許它們之間有一些出入,這個出入是可以通過外圍供應填平,在這個思考的層面你會發(fā)現其中一部分投入是可以節(jié)約的??赡芪迥旰螅w服務行業(yè)面臨的大臺階正是如此,那么如何跨臺階幫助服務類型企業(yè)的工作人員,提升職業(yè)自豪感和社會地位,這是我們尋求的最終解決方式。如何在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在定位的方面,舍棄一些必要的顧客感受,把這些感受轉接給具體行業(yè)里的工作人員,這或許就是以人為本,也是一個相對比較經濟和節(jié)約的配比式投資。
冷育新:“善意的設計”給我們帶來可持續(xù)的回報
我92年大學畢業(yè)后學習室內設計專業(yè)至今有23年,從事十幾年工程之后轉行做設計。開始我們公司定位的是高端設計,什么是高端設計?它是高消費設計還是高品質設計?矛盾點在于高消費的設計肯定會給我們帶來利潤,但高消費設計不一定代表高品質設計。事實證明,我們在完成豪宅設計項目結束后,客戶并沒有后續(xù)合作,原因是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后來我們發(fā)現,高品質的設計表達更能打動客戶,客戶后續(xù)的合作機會自然接踵而來。我覺得善意的設計給我們帶來可持續(xù)的回報,長期堅持下來我們的設計會更加得心應手,回報也必將更加豐厚,做“善意的設計”,必將有可持續(xù)的回報。
牛正樂:沒有甲方,設計師一定要給甲方當甲方
在內心浮躁的生活過度中,我們在尋找一種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和生活狀態(tài),也許是我所理解的“新常態(tài)”。前面談到“以人為本”從設計理念講這里的人是指人文精神,是滿足不同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們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這里的人具體是指投資者、消費者還是設計者? 這是我們要全面思考的。尤其是地處西北邊陲的甘肅,地勢狹長、民族又較多的地方。設計對“人”的理解和認識可能會變的更加多樣化和深入化。幾年前聽蘭大一位老教授的講課中提到中華文化不排除民族文化,相反是一種補充。這些關系的和諧要建立在善意的前提下去理解。設計更需要善意的去思考。但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即要考慮投資的成本與回報,又要考慮作品的質量與價值、還要滿足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風俗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消費者的需求和認可。所以設計是需要解決這些問題的。在這個過程中當我們能夠很好的控制好整個局面時,設計師可以幫甲方當甲方,我覺得這本身也是善意的設計。
吳磊:不同的區(qū)域,不同的民族,有它自身的認知,最后還是回到“善”
我們看到的一些復雜的設計是好的,但不同的區(qū)域、不同的民族有它的認知,最后還是回到“善”。設計的最后就是情感、場景、美學。設計對人也是一樣,室內設計師所涉及的范圍從成本、控制經營來說很廣泛。我去米蘭學習拜訪過一位六十多歲前輩,她說她們的設計事務所不只針對一個環(huán)節(jié),8個人的工作室,從業(yè)以來做過的項目很多,她們做的設計會讓你感動,因為小到一個杯子都用心去完成,這就基于是對生活情感的表達。在中國,有民族的傳承,屬于我們的傳統(tǒng),所以我呼吁大家關心民族文化的遺產,把它融入到生活設計中。我認為應該讓這個“善意”隨著時間慢慢形成體系。找到設計師的根本,設計師到底想要什么,很多的人都在追求名利,但作為設計師最終是作品。我們設計院會把建筑、產品聯系起來,還請意大利設計師從不同的角度提供一站式的服務,細致到建筑、室內、藝術品,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在圖紙上把問題解決,從思想層面解決。作為設計師,善意是把自己做好,內心里是善的。
黃偉彪:沒有“善”的設計師行走江湖難以恒久
我的朋友們在延續(xù)這一種行為,他們把自己的審美和愛好融進工作的產品之中,在我們蘭州當地是否可以來做?首先從善意出發(fā),這個價值是體現藝術成就感,并不是由這個家具來創(chuàng)造這個利益。在今后,我們即使做不到一線品牌,但我們可以將產品延續(xù)更多的廠家,雖然做不到品牌方式,但可以做出產品,達到自己一定的滿意度,讓整個項目體現得更完美。其次將設計師本來價值觀體現出來,在市場上現在每樣產品出來之后,對市場推介,對人的自身審美觀得到提升,比如近年,我們開始玩瓶瓶罐罐,看到別人玩我也嘗鮮。接觸新事物時,我也得到靈感,可以從本意去出發(fā),“善”方能提高。這都是設計師具備的硬件,沒有“善”的設計師行走江湖難以恒久。
石懷念:設計師的“善”體現在對客戶服務時保持對客戶的考慮
自古以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的人本善和人本惡的問題,我們沒有必要去強烈的區(qū)分開來。 我覺得設計師的善體現在對客戶服務時保持職業(yè)道德這就足夠了。我們遵循自己的設計理念時,給出設計方案,滿足各方面的功能,完全尊重他們的要求,這只是概念。家裝和工裝的概念,我們的思維方式或許不一樣,面對家裝時的思維方式會比較單一,面對工裝作為設計師的我們轉換身份去思考一切問題時,這個關系會得到更好的處理。如何“以人為本”?作為我們西部人文景觀不同,例如,給藏民去做床,他們會不喜歡,因為生活方式不同。包括西方建筑的風格用在我們的建筑上,也會顯得與文化不協調。近年,全國建設的發(fā)展千篇一律,西部的樓和廈門、廣州等城市沒有太大區(qū)別,未來的發(fā)展需要一個健全的機制去規(guī)劃。
范慶華:在獨立自我意識的基礎上思考人性,是做設計的根本
從人的角度來談設計的善意,它應該是一個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作為設計師,思考的是人和環(huán)境、人和社會、人和人、人和物的關系。我們講“以人為本”通常從人的角度去規(guī)劃,以我們的行為、思想作界定,很容易迷失到盲目自我的欲望訴求中去。如果反過來,從客體的角度去看主體的“人”,我們會獲得一個平等的機會。在宇宙里,所有的東西都是渺小的一份子,都是平等的。做設計的時候,我們應該懷有敬畏之心。同時,設計師應該研究人的的本性,而且,必須是要建立在獨立的自我意識之上的,這應該是做設計的根本。東、西方的哲學總的來說是研究人和物的關系,人和人的關系以及人和神的關系。設計本身就是體現設計師對這些關系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就設計而言,我們缺的不是技術和經驗,缺的是在具有獨立意識的基礎上對自己的思想和知識體系進行梳理。一個完善的體系,它像一棵樹會自我生長,由內及外,吐故納新,和諧自然。當我們在種狀態(tài)下思考設計,也許才會更有意義。
王利民:關懷甲方,勸導甲方生活的價值觀做出改變
前兩天我看到新聞,北京公安局銷毀了660公斤的象牙,這一行為表明了中國對大自然的善意。目前,國家一直在強調提高國民素質。國家為何提出戰(zhàn)略要銷毀象牙,這是和我們當代工業(yè)化社會發(fā)展分不開的,例如某某地板業(yè)務發(fā)展基地已經轉陣南美洲,意味著南美洲的森林在逐日消失。作為室內設計師我們提倡環(huán)保,這與當代的簡約藝術風格背道而馳產生了矛盾,要改變這個觀念,國民的思維體系要重新梳理,但作為室內設計師而言,不能用稀缺材料作為裝飾的載體,那么我們還有什么材料可用?我們善意的表現,只能是盡量體現在以人為本,關懷我們甲方,勸導我們甲方對生活的價值觀做出改變。外地的五星級酒店,用了大量的石材,我們認為從學術的角度是不對的,要適量而為。自身而言,根據我們的能力,來做自己的善意。
徐巖:每個人有其專長,同一行業(yè)可以搭建一個平臺
設計產業(yè)鏈和建筑室內景觀智能化該怎樣結合?從建筑概念一直到最后完成,這本身就是風險。前段時間做了個項目,這次建筑我們關注的是材料,建筑和室內是空間概念,對方要求用傳統(tǒng)的其它的方式去砌墻,我們空間減少了,便利的是房間隔墻放完線之后,智能功能型融入到建筑本身,隔音效果特別好。現在室內設計完善的很多項目,大部分甲方是無法承受昂貴的費用。我們設計師從開始就改正,避免以后砸墻。所有綜合性的與同行業(yè)的專業(yè)互補,每個人有其專長,同一行業(yè)搭建一個平臺。結合蘭州CIID年會的場外展策劃,讓設計師的創(chuàng)意和多功能性的概念坐落在黃河風情線上,用這種方式,提供功能性的媒介載體,得到用蘭州市民認可,企業(yè)認可,用本土的關注,把業(yè)內的東西做好。業(yè)內的設計師想到這個策略,本土的設計師把項目完善,政府來搭建平臺,設計師的舞臺必須是用作品體現的。
馬若瓊:我希望他們畢業(yè)后,是熱愛我們這個行業(yè)的
我覺得理論需要與實踐相關聯。作為教師,在給學生們講如何做設計時,經常是通過教授設計的基礎理論入手的,自然的,我們會抬高它的地位。作為學生,如何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對于他們來講,是在大學學習中面對的重要問題。基于以上種種因素,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去告訴學生,無論是做大項目還是小項目,我們應該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任何項目的流程是一樣的,學生應該從小設計入手,逐漸適應行業(yè)特點,掌握行業(yè)要素,適應市場發(fā)展。我們試圖從理論的角度去分析,讓學生了解,我們是熱愛這個行業(yè)的,所以我們從事這個行業(yè)。但現在高校的教育已經發(fā)生一些改變,當我們把設計理論教育貫穿于學生學習中時,有多少能帶到未來實踐工作中,他們占的比重是否是我們想的那樣,預期的那樣?有時候我會通過各種手段,在教學中去調動他們熱愛設計行業(yè)的熱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從目前看到一些結果來講,本科教育階段已經和原來產生一定的區(qū)別。在我們講理論的同時,也要求我們引領學生做實踐工作。我們能夠很善意地把這樣的認知教給學生,讓學生去熱愛我們從事的這個行業(yè)。我們要有這種責任,把設計的善意教給學生,讓他們有正確的設計觀,設計方向,在未來去從事這個行業(yè),我覺得這就是善意,這對我們行業(yè)發(fā)展起著孕育的作用。
高莉:學生應該與設計公司合作,提高自身動手能力
作一個好的設計師,尤其應該重視對本土、地域文化資源的研究和借鑒,把這些資源融入設計,懷著對文化的敬畏之心去做設計,可以體現出我們地域獨有的人文特點。這實際上也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交融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此外,我們西北地區(qū)高校的設計教學應該與民族地區(qū)的文化傳播和市場需求結合起來,使設計的藝術價值、商業(yè)價值和文化傳播效應得到共同的體現。因此,我認為在學生時代不能只停留在課堂學習而脫離社會實踐的學習層面,應該廣泛和設計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加強社會實踐,提升學生感受和表達本土文化的能力。
期間,四川超宇建設集團甘肅分公司吳瑋,甘肅御居專業(yè)設計公司于建波、張海霞、梁鐸,蘭州西瑞裝飾設計公司彭劍,甘肅久達建筑裝飾公司張皓,蘭州匯石環(huán)境設計工作室萬學匯,甘肅豪斯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賈遂勤,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唐振濤,甘肅建成建筑裝飾藝術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總監(jiān)趙燕等設計師對“以人為本”這個觀點也作了簡短的論述。
最后,感謝甘肅青峰石材對本次沙龍的大力支持!